标签 社会化 下的文章

  现有的几种典型的社交网络中,其关系网络的模型是各有千秋的。无论这个模型是在当初的产品设计阶段既有所规划的,还是在后来的运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们最终都已经成为了独具特色的东西,本文尝试分析一下其中的差别。

Facebook上的关系

Facebook是最核心的关系,是Friends。这是目前所有社交网络中,曾经表达最清晰的一个概念,即好友。Facebook好友最初的核心关系是同学关系。原则上来说,这时的好友是一种强关系(现实的、高沟通频率的)。强关系的对人们来说似乎比弱关系更重要。对强关系的有力支持,曾经是人们对Facebook的众多褒扬中最看好的。

后来,Facebook上的关系逐步扩展到其他各种不同的关系领域。当关系趋于复杂化时,好友这个概念就被泛化,其内涵也不再如当初那么清晰。也就是说,Friends中有大量的弱关系开始加入。

从人对关系的实际需求来说,强关系和弱关系虽有轻重之分,但哪一个都是不能舍弃的,从人的大脑对关系的管理来说,它业不是完全理性的,也就是大脑并不给每一个关系都加上清晰的强弱符号,大脑也没有严格的区分强弱关系的原则,它只是形成一种动态的自适应的关系系统。这从一个方面说明,关系泛化是符合人类大脑进行关系管理的规律的。

那么,曾经以强关系为核心的Facebook,会出现什么问题么?

Twitter上的关系

Twitter上的最核心的关系,是Follow。Follow在概念上,它的中文原意是跟随,而目前广泛被使用的中文翻译是关注,这应该也是比较准确的译法,但无论怎么翻译,其中都有一定的非对等成分。

在概念上,与Friends相比,Follow明显存在关系上的弱化,也就是,无论跟随或关注,显然还不是一种清晰的好友关系。Friends是基于相互对等的关系,是有明确关系回报的,而Follow,单从其字面的含义来看,的确如很多人所说,是略带仰角的(国内微博的仰角更大),其对关系回报的期望则是模糊的。Folllow显然降低了关系的门槛(对回报期望的降低),适合发展泛关系弱关系。但实际上,人们对强关系的需求并不会降低,只是无法在这里得到满足而已。微博上,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对强关系的需求,但从长远看来,从关系的角度,这种满足不是根本性的。

因此,微博上,也逐步有强关系沉淀出来,这个现象我们现在已经能够看到。

- 阅读剩余部分 -

  写在前面的话

本文基本是围绕“品牌声音”这个概念展开的;“品牌声音”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企业在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企业/品牌的形象、风格。

关于如何确定品牌声音以及如何向外传递声音,本文提出了5个方面:确立品牌个性,确定受众,保持始终如一的风格,掌握时机,多做练习。

简单来说,就好像是这样的一个过程:首先需要确定自己的品牌是怎样的风格,从而确定沟通的风格,同时也需要了解受众并锁定受众所集中的社会化媒体,从而选择社会化媒体,然后就需要选定一个好的时机,开展和受众的交流与沟通、向他们传递品牌声音;并且,为了确保沟通质量,在交流的过程中,始终如一的风格是必不可少的,并且需要保持定期沟通,多多进行练习。

文中有许多细节的建议和一些很有意思的例子(例如Woot!的例子),阅读后你一定也会发现很多惊喜的。

- 阅读剩余部分 -

  年末已至,JiaThis发布了2011社会化分享数据年度报告。据年度数据报告显示:

2011年中国互联网用户50%的分享行为集中在10:00-18:00;平均每个用户每天分享2次多;每浏览100个页面就有0.16-1.2次分享;

SNS社区类媒体在社会化流量传播中占一半,约42%,其中分享占比量最大的是QQ空间;腾讯微博进步最快,增长比率高达630.34%;

根据研究表明,IT博客类和电子商务类网站最适合社会化传播,平均回流率为93.2%;

本年度最有潜力的五个社会化媒体为粉丝网、麦库、猫扑推客、美丽说、趣一、推他。

- 阅读剩余部分 -